印尼 蘇門答臘 蘇北省 林東區 托巴湖 塔皮恩島 濕剝 綠寶 19目
Indonesia Sumatra North Sumatra Lintong Tapian Nauli Screen 19
產區:Lintong 林東區
地區: Sumatra 蘇門答臘島
North Sumatra 北蘇門答臘省(又簡稱蘇北省)
Humbang Hasundutan 洪邦哈孫杜丹縣
Lintong Nihuta區 和 Dolok Sanggul區
農場:Lintong Nihuta和 Dolok Sanggul內多名小農
處理法: Wet Hulled 濕剝
海拔:1300-1450 M
品種:Catimor, Linie-S 495
採收季:每年5、6月和11、12月
風味評測:仙草蜜、白巧克力、紅肉李、柑橘,果汁感、口感飽滿厚實、酸甜平衡、尾韻甜感佳
-
林東(Lintong)這個名稱源自北蘇門答臘的林東尼胡塔(Lintong Nihuta)地區,位於托巴湖(Lake Toba)西南方。托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湖,而此區的咖啡種植海拔約為1,300至1,450公尺。我們所有的「林東三次手選(Triple-picked)」咖啡,皆是對當地咖啡農民辛勤耕耘的致敬,也展現其濃郁飽滿的風味。在林東,傳統文化與自然景觀交織,造就了這個產區獨特的咖啡個性。
我們在印尼的夥伴,長年與一群緊密合作的咖啡生產者建立了直接的合作關係。當地大多數咖啡園為小農經營,規模約1至2公頃,並多由家族代代相傳。在這個地區,約有80%的居民從事咖啡種植,其餘則種植蔬菜與稻米。
這款咖啡採用印尼特有的「Giling Basah(濕剝)」處理法,又稱「半水洗處理」,這是蘇門答臘及印尼其他產區最常見的處理方式。由於印尼處於赤道濕熱多雨氣候,咖啡不易充分乾燥,因此衍生出此種獨特處理法。紅色成熟的咖啡漿果會以傳統木製手動去皮機去皮,隨後進行水洗並發酵一晚。之後,帶著羊皮層的咖啡豆會在防水布上攤曬至含水量約35-40%,接著去殼,再繼續日曬乾燥至含水量12%。此時的咖啡豆質地柔軟,豆殼與生豆緊密貼合,因此在機械去殼過程中易受壓破碎,形成「羊蹄豆」外觀。同時,豆子裸露於空氣中,易接觸自然微生物,也因此帶出濕剝處理特有的藥草、木質、香料等風味。
林東產區的咖啡豆常帶有濃郁的仙草、沒藥香氣與飽滿的厚實口感,這是其獨特的產地特徵,也使林東成為備受歡迎的印尼咖啡代表之一。儘管目前尚無法確切解釋為何濕剝處理在此地能產生如此獨特的風味,有說法認為可能與空氣中的真菌有關,但仍未獲證實。
近年來,印尼咖啡產量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整體產量下降,尤其是大豆目的生豆產量明顯減少,20目以上的豆子也變得稀少。然而,豆目大小實際上並不影響風味表現;我們在衣索比亞也曾發現,小豆目的豆子有時反而展現出更為突出的風味。咖啡樹的生長與環境密不可分,面對氣候變化,農民唯有選擇最適合當地條件的品種與種植方式,才能維持永續且優質的咖啡生態。
聯傑咖啡粉絲專頁發文之文字內容與圖片,歡迎自行轉載、取用。
#Linkingcoffee #Indonesiancoffee #Wethulled